“双脚踏上横销,使劲往上拉弦使其挂在竖销上,然后把箭放在弩身的窝槽,瞄准目标,扣动扳机,就成了。”6月20日,织金县实兴乡新场村委会主任王兰在村委会办公楼门口,向来采风的几位作家介绍如何使用射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般可射多少距离?”贵州省诗歌学会会长南鸥从穿着一身苗族服饰的王兰手里接过射弩问道。
王兰(左二)在示范射击。
“比赛时,一般是20米。但实际上这个箭射到200米对目标仍有杀伤力。”王兰说,训练时考虑到安全,都是选择在无人的大山森林里进行。
“可不可以演示一下?”铜仁市作家协会主席龙险峰恳切地征询王兰。龙险峰很细心,他拿着笔记本认真地记录着他所看到的、了解到的细节。
制弩工匠王国富(右一)向作家介绍射弩的结构和功用。
性格豪爽的王兰叫人要来三支箭,然后熟练地说拉弦放箭发射,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嗖”的一声,箭头直奔100米开外的一根杆子,接着杆子处传来被击中的声音。有人跑过去看射击成绩,“正中杆子!”
王兰介绍,每年春节期间和跳花场,实兴乡都要举行射弩比赛。比赛的姿势有立势、跪势两种;比赛时用粑粑和肉块当靶子,谁射中了就归谁,射得最多的就是最好的射手,往往还能获得其他奖励。“我们的苗族的射弩技艺,是这样一代代相传下来的。”
作家在王兰(右三)的指导下使用射弩。
王兰端着射弩,兴致勃勃地向作家们介绍:这个射弩看似简单,但其制作过程中的选材、设计、工艺各个方面都大有乾坤,是苗族人民的智慧结晶。弩头常选用质地坚硬不易腐朽的酸栎树,弩弓则选用韧性好的岩桑,甚至在选用树木朝阳朝阴面还有讲究;弩的扳机一般用牛筒子骨打磨切割制成;弩弦以前常用黄麻,现在多为不易变形的多股尼龙绳合成。
“王兰多次参加省市的民族运动会比赛,拿过冠军呢,拿奖都拿习惯了。”实兴乡党委书记杨学智介绍说,“我们正在琢磨,如何更好地光大和传承这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研学旅行这一块,可以尝试做做文章。”
作家龙险峰(左二)在试射射弩。
“乡里还开设有一个实兴射弩工匠场,就在村委会办公楼里。” 杨学智带领作家一行进到一楼的一间屋子。屋子里的墙上展示实兴射弩工匠场的内容,张仕华、王国富、王国高、张华4个制弩工匠的照片造型朴实真切,很难想象这些村民在业余时间是如何制造射弩的。整个工匠场不像是平常人们所见的样子,简单的文字和照片就是非遗传承的全部。杨学智说,这间屋子是新场村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一个固态展示,而更多的活态展示却存于民间。
成立于2022年6月的实兴射弩工匠场,是传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织金制弩技艺的技能传承载体,领衔创办者、制弩技艺传承人张仕华负责日常的组织运作。工匠场成立后,承担起非遗传承、技能人才培养、技术攻关、产品开发等重任,充分发挥工匠的传、帮、带的作用,旨在提升非遗的品质和影响力。
作家南鸥(左)和龙险峰(右)兴奋地欣赏射弩比赛获得的奖牌。
王兰从一个柜子里拿出一串奖牌兴奋地对作家们说:“这是部分奖牌,有一二三名等奖和优秀奖。这是对我们苗族射弩文化的鼓励,也是检验我们传承苗族射弩的成果。”她说,历届的民族运动会,都有得海马冲的苗族选手,每次参赛,成绩都很喜人。赵旭、南鸥、龙险峰等作家看着随便捆扎在一起的众多奖牌,仿佛体验到了竞技激烈的比赛场景。
据了解,1982年以来,织金县实兴乡新场村自组的海马冲射弩队,曾代表省、地、县参加国家和省级举办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共获金、银、铜等各种奖牌240多枚,实兴乡获“全国群众体育运动先进集体” “贵州省第八届体育运动会体育先进集体”等称号。
王兰(中)说海马冲苗族使用的射弩有两种。
“射弩这一民间体育活动,在织金县实兴苗族群众中有着悠久的历史。”王兰说,在实兴乡的苗族村寨中,以海马冲的射技为高,海马冲的每户人家多的有3支弩,少的也有1支弩,可以说家家有弩,人人会射。“海马冲的先民就把弩箭作为保护自己和猎取食物的最好武器,射弩技艺代代相传,后来演变为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射弩比赛项目,还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跟着王兰到村里与采风团作家见面的还有3个身着苗族服装的妇女,王兰指着她们说,新场村的苗族村民,大多会使用弓弩,她们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实兴乡男女射弩队代表贵州省先后参加云南、广西、四川、湖南等省的邀请赛,在云南省的邀请赛上,女队获团体冠军,展示了贵州织金苗族妇女勃发向上的美好形象。“村民们射弩技艺不断提高,新秀也不断涌现,在参加地区、省、全国的射弩运动会中,大家都得过好的名次,尤其是女选手的表现,很值得肯定。”
王兰(右一)向作家介绍苗族服饰。
作家南鸥和龙险峰拿着弓弩跃跃欲试,拉弦,搭箭,瞄准,考虑到安全因素,只好端而不发。“王主任,下次我们一定还要来新场村,好好体验射弩文化。我们可是一家人哦!”南鸥是笔名,真名王军,他称王兰为妹。王兰笑吟吟地说:“说定了,要来哦!到时我喊大家一起唱歌跳舞……”
作家们除了对射弩深感兴趣,对王兰和几个苗族妇女的着装也表现出十分的新奇。王兰指着披肩向作家介绍:“白色的图案表示水,黑色的图案表示山。山与水,是我们苗族同胞赖以生存的根本。”与贵州东部的苗族不同,织金县实兴乡的苗族均为大花苗,体现在服饰上,就是颜色鲜艳,图案严谨,象征意味很强,不管是近观还是远看,他们就是一道鲜活跳跃的风景。
离开新场村,大家依依不舍。曾经作为狩猎的工具,如今以体育文化的形式活跃在实兴乡,活跃在省内外各种赛场上。作家们得出这样一个认知:民族文化传承不仅在于民间力量的自身发展,也取决于社会环境的气氛营造和创新提升。
文、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陆青剑
视觉/实习生 朱家欢
编辑/张云开
二审/赵相康
三审/黄蔚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18 北极it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9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